多数人无症状,却可能被它 “盯” 上!一文读懂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与应对
当胃胀、反酸等症状出现时,很多人总把它当成 “普通胃病”对待,自行喝养胃粥,吃胃药硬扛,没有意识到一种 “隐形细菌” 可能早已潜伏。这种细菌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 它不只是胃部不适的 “诱因”,更是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菌,长期感染会大幅提升胃癌风险。更隐蔽的是,多数感染者毫无症状,不少人直到查出严重胃病,才发现已被这种细菌 “悄悄侵袭” 多年。
长沙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建国提醒,幽门螺旋杆菌并不可怕,关键在 “早”—— 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它对胃部的持续伤害,护好消化道健康。

这 4 类人,一定要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频繁检测,但以下人群属于 “高风险群体”,建议尽早排查:
1. 有胃部不适者:经常胃胀、反酸、烧心、餐后胃痛者,建议先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排除细菌感染引发的问题。
2. 有胃病/胃癌家族史者:有亲属患过胃溃疡、胃癌的人群,胃部健康风险更高,建议30岁后定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3. 感染者家属: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共餐时夹菜、共用碗筷、亲吻,都可能让细菌扩散。一人感染可能全家中招,建议家属同步进行检测。
4. 40岁以上人群:40岁后,人体的胃黏膜修复能力会下降,建议每2-3年检测一次。

如何进行检测?

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率、适用人群不同,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1.尿素呼气试验(碳13/碳14):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只需空腹吹两口气,15-20 分钟就能出结果。其中,碳13无放射性,适合孕妇、儿童;碳14有微弱的辐射,备孕或孕期的女性需避开。
2.血清抗体检测:通过抽血检测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能判断是否 “曾经感染”,但无法区分是当前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即无法确定细菌是否已清除),结果参考性相对有限。
3.胃镜检查:属于深度排查方式,做胃镜时,取胃黏膜样本检测,既能确认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还能直接观察胃内情况,排查溃疡、肿瘤等其他胃部问题。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怎么办?

1.规范用药治疗: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管有无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至少2周的规范用药治疗,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2.做好防护,避免再次感染: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要坚持“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最大程度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李建国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家主攻:消化系统疑难杂症及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刘寿行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
专家主攻: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消化系统危急重症及疑难疾病诊治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张鑫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
专家主攻: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技术及消化内镜的各项操作治疗。
END

供稿:王颖
一审:李建国
二审:邓光程 纪娜
三审:袁鲲
编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