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详细

健康科普

别让“秋日暖阳”伤了娃!儿童防中暑攻略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9.08

 

 

图片
图片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入秋后,天气转凉,孩子就不会再中暑了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邹登提醒,虽已入秋“秋老虎”依旧肆虐,儿童对高温的耐受度本就比成人弱,加上他们不会清晰表达“热””,一旦家长没及时干预,很容易出现不适,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为帮家长避开误区、科学护娃,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儿童防中暑指南”,帮孩子远离高温威胁。

 

为什么儿童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产热多散热难儿童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按每公斤体重计,产生的代谢热量比成人高同时,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健全,皮肤汗腺未发育成熟,毛囊不能完全张开,无法将热量有效排出体外

受环境影响儿童体型小,相对体表面积成人大,环境温度稍高,身体就容易“吸热”,比成人更快陷入高温状态。

自主应对能力婴幼儿不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无法主动找阴凉处休息或喝水;稍大的孩子玩耍时容易忘形,即使感觉不适也可能继续活动,错过早期干预时机。

 

图片

中暑的三级信号,越早发现越安全!

 

1.先兆中暑身体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无力此时需立即脱离热环境

2.轻度中暑:在先兆症状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心悸、体温升高(通常<38℃),需立即物理降温,补充水分

3.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儿体温通常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干燥、循环衰竭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谵妄、抽搐、嗜睡或昏迷),死亡率极高,必须立即送医!

图片

科学预防,让宝宝远离中暑威胁!

衣着篇

衣服选择浅色、宽松、透气、易于汗水蒸发的材质,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外出佩戴宽檐帽、太阳镜,穿着防晒衣进行物理防晒。

起居篇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让孩子外出外出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保持室内通风可合理使用空调、风扇,但温度建议设在26-28℃避免直吹

保证良好的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是预防儿童中暑的重要举措

饮食篇

补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等渴了才喝水。鼓励孩子每20-30分钟喝一次水推荐饮用白开水、自制绿豆汤、酸梅汤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冰镇饮料(易引起肠胃不适)。

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活动篇

户外活动应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中途安排多次休息,在阴凉处补充水分。

 

图片

万一中暑,家长该怎么做?

一旦发现孩子有中暑迹象,遵循“降温第一、运输第二”的原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转移:迅速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地方。

降温: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切忌使用冰水或酒精!

         脱衣解开或脱去衣物,帮助散热。

         冷敷用冷水毛巾敷头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经过处。

         擦拭用温水擦拭全身,促进水分蒸发散热。

         扇风用扇子或电扇加速空气流通。

补水: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送医:出现重度中暑症状,立即呼叫120轻度中暑症状在经过处理后,若30分钟内无明显缓解,也应及时就医。

 

图片

哪些孩子需要格外小心中暑?

有以下情况的孩子,对高温更敏感,需加强防护:

1.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疾病、体型肥胖儿童。

2.正在发热、腹泻近期患病初愈儿童。

3.本身暑热症病史或平时特别容易出汗的儿童。

邹登提醒,儿童中暑的危害远超出家长想象,守护孩子远离暑热,关键在“预防”——外出前看好时段、备好防护,玩耍时多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出汗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先按“转移-降温-补水”步骤紧急处理,若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务必第一时间送医。

 

图片

邹登 儿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专家主攻:儿童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对儿科传染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

专家门诊:每周日全天

 

 

 

供稿:徐倩瑶

一审:邹登

二审:邓光程 纪娜

三审:魏利成

编发:宣传部

 

 

 

 

 

图片
图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