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狙击战
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成功为一名命悬一线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手术,将肺动脉血栓清除,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小感冒”差点夺走生命
10多天前,62岁的罗嗲嗲(化名)出现咳嗽,以为只是受凉“感冒”,谁知,这看似普通的症状,竟是致命疾病的“伪装”。数日后,罗嗲嗲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此时的他已呼吸急促、张口喘气,血氧饱和度仅78%,情况危急。经检查,罗嗲嗲被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极为凶险!
时间就是生命!医护团队立即将其转入介入血管外科准备手术。

多病缠身,手术团队精准拆弹
罗嗲嗲的病情非常复杂:不仅有严重的肺部感染,还并发了心力衰竭,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无疑给手术和术后恢复设下了多重障碍。
介入血管外科团队沉着应对,凭借精湛技术分步施策:从股静脉置入导管抽吸肺动脉血栓,用溶栓药物清除残余血栓,最后在肾静脉下方植入滤器拦截可能脱落的血栓。
术后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流恢复通畅。这场惊险的“狙击战”最终以医疗团队的胜利告终。
罗嗲嗲康复后激动地说:“我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鬼门关了,是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我拉回来了,感谢你们!”


专家为您揭秘“沉默杀手”肺栓塞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许顺驰介绍,肺栓塞是各类栓子阻塞肺动脉引发的疾病,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最为常见。高危人群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者、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肺栓塞起病急、症状隐蔽,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识别是救命关键,若延误治疗可能瞬间致命。许顺驰提醒,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血氧下降、低血压、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如何防范肺栓塞?
许顺驰给出实用建议:
一是物理预防:①术后早期做下肢踝泵运动,定时翻身。②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③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医院内)④穿医用弹力袜(尤其术后)。
二是药物预防:高危风险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药。
三是生活方式的调整:戒烟、控制体重、多饮水。
特别提醒:若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患侧肢体需抬高制动,千万不要按摩、热敷、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
许顺驰 主任医师 科主任
专家主攻:神经介入诊疗、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各类血管性疾病、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主动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等疾病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
李深基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
专家主攻:血管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诊疗,尤其是脑血管(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及主动脉(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透通路狭窄、咯血、消化道出血、肝癌、肺癌等等疾病的介入和微创化治疗及血管性疾病开放手术治疗。


完
供稿:张宏荣 刘如意
一审:许顺驰
二审:邓光程 纪娜
三审:魏利成
编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