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必看!吃荔枝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炎炎夏日,一颗颗晶莹剔透、清甜多汁的荔枝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荔枝虽美味,可不能贪吃哦,当心“荔枝病”找上你!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是指空腹时大量进食新鲜荔枝后,引发的低血糖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抽搐、陷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宋俊华介绍:荔枝为高果糖食物,果糖需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机体供能。当人们短时间内进食大量荔枝时,会刺激体内降糖激素,促使胰岛素大量释放,加速血糖消耗。更值得警惕的是,新鲜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荔枝,含有次甘氨酸及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这两种物质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及脂肪酸氧化,从而阻断肝脏为身体供应能量的途径。在这双重作用下,血糖水平会快速下降。特别是营养不良人群及儿童,因肝糖原储备少,面对荔枝带来的血糖波动,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这么可怕,难道以后不能吃荔枝了吗?

那倒不用因噎废食,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可以让我们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
1.优选成熟荔枝:成熟荔枝不仅口感更佳,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2.避免空腹食用:建议餐后进食。
3.严格控制食用量:成人一天食用荔枝不超过10-15颗(约300克),儿童的使用量则应更少。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

不幸中招“荔枝病”怎么办?

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大汗、意识模糊等症状,务必迅速采取行动:若症状较轻,立即补充快升糖食物,如白砂糖、糖果、蜂蜜等,观察15分钟。若症状未缓解,则重复补充快升糖食物,并立即就医。
宋俊华说,“荔枝病”本质是“高糖反致低血糖”的代谢陷阱,预防是关键。尤其是儿童群体,家长更应加强监督,确保孩子遵循科学食用原则,让每一口荔枝都成为夏日里安全又甜蜜的享受。
宋俊华 科主任 主任医师 伤口治疗小组组长
专家主攻:糖尿病足及其慢性创面诊治及治疗,对慢性创面处理有自己独到见解。对于其他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均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一(岳麓院区)、周三(岳麓院区)、周五(滨水新城院区)

陈海滨 内分泌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
专家主攻:糖尿病及并发症、医学减肥、孕期营养指导、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结节等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三、周日(滨水新城院区)、周五(岳麓院区)
完

供稿:杨雪瑶
一审:宋俊华
二审:邓光程 纪娜
三审:魏利成
编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