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巡礼·骨科】3D打印“人工骨头”让他“挺直人生”

最近,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三病区(脊柱外科)应用先进的3D打印多孔型金属骨植入材料(人工椎体)技术,成功为一位颈椎病患者换上“定制骨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肢体功能显著改善。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脊柱疾病3D数字化精准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近日,郑先生因四肢麻木、乏力伴行走不稳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经检查,郑先生被确诊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及骨赘严重压迫脊髓,随时可能面临瘫痪风险。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我院脊柱外科向忠团队综合评估,决定为其施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彻底解除神经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手术方案采用ACCF+ACDF双术式联合:
1、清障术:像精准拆弹一样切除压迫神经的坏骨头和椎间盘;
2、重建术:用3D打印的“人工椎骨”搭桥,既撑起颈椎又保留活动能力。
联合术式既能广泛减压,又最大限度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实现“一箭双雕”。传统的方法是把椎体次全切除后使用金属钛网支撑植骨处理,此次采用数字化3D打印人工椎体来替代次全切除的椎体,具有以下优势:
1、仿生结构:多孔设计模拟人体骨小梁,促进骨细胞长入,加速骨融合。
2、强度与弹性兼备:优于传统植骨块,避免塌陷风险,长期稳定性更佳。
3、精准测量3D打印技术,与人体结构更加匹配,生物相容性高:材料无排异反应,术后兼容MRI检查,便于随访。
术前,向忠与团队通过精准测量,模拟个体化人工椎体替换切除椎体。手术顺利开展,3D打印高科技人工椎体材料顺利植入。
术后,郑先生四肢麻木、乏力的症状就减轻了,次日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在颈托保护可以下床活动。复查影像显示植入位置精准,脊髓压迫完全解除,远期融合效果预期良好。

向忠介绍,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高,手术需在毫米级的脊髓旁操作,要求团队具备丰富的解剖经验和娴熟的技术。ACCF+ACDF联合手术配合多孔型3D人工椎体植入材料的应用,为复杂颈椎病变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方便、更持久的解决方案。长沙市第四医院将持续引进国际前沿技术,以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理念,让脊柱疾病患者拥有“挺直人生”!
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家主攻:颈椎、腰椎常规手术及脊柱经皮椎弓根螺钉、颈腰椎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椎间孔镜及UBE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在脊柱脊髓损伤、老年骨松性脊柱骨折、颈椎病、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很好的造诣和独到的经验。
门诊时间:岳麓院区 周三 全天

END
供稿:王攀 向忠
一审:向忠
二审:纪娜 邓光程
三审:魏利成
编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