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很多人选择爬山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在欣赏春光之时,一定要警惕蜱虫叮咬,最近,它又开始活跃啦!
4月13日,毛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耀耀(化名)在山野间玩耍。耀耀玩得很开心,还在草丛里打起了滚。回家时,毛女士发现儿子手臂上多了颗“黑痣”,当时也没有在意。可耀耀逐渐开始不太对劲,不停地挠那颗“痣”,还告诉妈妈有点痛。
毛女士瞬间警惕起来,带着儿子来到了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就诊。
鹅滴小乖乖
这哪里是痣
分明是会吸血的虫——蜱虫。
医生立马为其拔虫并对症支持处理。看到被拔出的蜱虫,毛女士后怕不已:“原来不是痣,是一只蜱虫。幸好来了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首席专家黄艳提醒广大市民,随着气温升高,蜱虫也进入了活跃高峰期。在草地、林间散步或下地耕种、上山采摘,一定要注意,谨防蜱虫叮咬。被蜱虫叮咬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重症,可导致呼吸衰竭、出血甚至死亡。
一只小小的蜱虫威力这么大吗?那要是被它叮了,该怎么办呢?
黄艳介绍,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腘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被蜱虫咬了,可能不疼不痒没啥感觉。
而这,正是蜱虫鸡贼的地方:
咬人时分泌少量具有麻醉性质的唾液,实际附着在人身上吸血,同时释放毒素:它的体内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及32种原虫。
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毒王。
蜱媒传染病多达40多种,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蜱传回归热等。
千万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硬拔”。因为“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且若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1.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2. 再用小镊子在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3.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黄艳特别提醒,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