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动态 媒体聚焦 详细

医院动态

【健康报】长沙市第四医院:五大中心建设亮点频现

发布时间:2025.07.18

专题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长沙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启动“双绕行”急救流程——绕行急诊医学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将37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范先生直接送入导管室进行救治。从范先生进入医院大门到打通被堵塞的血管,胸痛中心团队仅用时10分钟,就成功挽救了范先生的生命。
  上述救治场景只是长沙市第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长沙市第四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提升胸痛救治效率
  长沙市第四医院胸痛中心始终坚持“患者至上,服务为先”的宗旨,在推行“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惠民便民措施的同时,不断优化诊疗流程,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21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后,医院胸痛中心持续发力,不断优化急救方案、提升救治效率,“门球时间”(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接受球囊扩张治疗的时间)从最初的平均156分钟缩短至平均65.4分钟,最短仅用时10分钟。
  医院于2022年牵头成立长沙市胸痛联盟并成为主席单位,牵头成立长沙市胸痛中心质控中心;2023年成为长沙市心血管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同年通过“湖南省胸痛急救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认定;2024年,获评长沙市胸痛急救技术创新中心。
打造卒中一站式服务中心
  作为湖南省三级医院卒中中心,长沙市第四医院具备完整的卒中救治体系。医院卒中中心由神经内科牵头,联合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个卒中诊疗相关学科,从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维度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
  近一年,卒中中心接诊卒中患者1000多人次,完成静脉溶栓300余人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介入再通100余人次。DNT(从入院到静脉溶栓)、DPT(从入院到动脉穿刺成功)时间不断缩短,最短DNT仅8分钟,为AIS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不久前,患者赵奶奶在家中突发意识不清、肢体不能活动,家属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长沙市第四医院急救医生快速识别卒中症状,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5分钟内为赵奶奶完成了相关检查,并确诊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卒中团队成员迅速集结,确认患者处于取栓治疗“黄金时间窗”,需立即手术。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通过术中造影进一步确定血管闭塞位置,为赵奶奶实施了血栓抽吸术,仅用10分钟就成功取出血栓。
建立创伤救治多学科团队
  今年初春,叶先生从3米高处坠落,CT影像显示其双侧颅脑血肿、脑疝形成,属于死亡率高达90%的重型颅脑损伤。创伤中心的警报拉响后,神经外科、骨科、麻醉科等7个科室的专家从医院各个角落奔向抢救室,30分钟完成术前准备,5小时清除血肿。随后,医护团队在20天重症监护中调整17次治疗方案,当叶先生最终睁开双眼时,守在床边的儿子泣不成声:“是医护人员把我父亲摔碎的生命重新拼了起来。”
  长沙市第四医院创伤中心自2019年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院内多学科协作救治进行整合,将传统的“分科救治、单兵作战”转变为一体化综合救治,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全面的救治。创伤中心以急诊急救中心为主导,联合骨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及相关专科的技术骨干,建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创伤救治多学科协作团队。多学科专家团队围绕伤员病情,以最大化缩短术前准备和决策时间为目标开展救治。目前,创伤中心已实现严重创伤患者1小时内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大幅提升了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织密危重孕产妇救治网
  今年4月7日凌晨,怀孕36周的刘女士因剧烈腹痛紧急入院。检查发现胎心骤降至67次/分,结合其剖宫产史,医生确诊为子宫破裂。此时,刘女士腹腔积血达3000毫升,胎儿已游离腹腔。医院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救治预案,妇产科、麻醉科等7个学科组成抢救团队立即行动。经紧急剖宫手术,胎儿迅速娩出,抢救团队采用综合措施控制住出血。术后,刘女士转入ICU监护,现已康复出院。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是长沙市第四医院织密织牢孕产妇救治网,构建职责明确、应对有序、运行高效的母婴安全防线的生动注脚。
  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产科为中心,联合新生儿科、急诊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实施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中心实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定期组织急救演练,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持续提高医护团队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确保急救绿色通道通畅,提高救治成功率。
全力守护新生儿健康
  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秉承“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将全力以赴”的服务理念,全力守护新生儿的健康。
  截至目前,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功救治的最小患儿胎龄仅27周,体重最低的患儿仅860克。科室可以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脐动静脉置管、新生儿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无创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休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极低或超低体重儿救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娜 彭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