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详细

健康科普

【节气养生历】立夏养生,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5.05.06
 
 
图片

立夏养生 从“心”开始

 
 

立夏,标志着夏日伊始。此时天地阳气渐盛,气温升高,雨水充沛,万物由“生”转“长”,自然界万物繁茂旺盛,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人体新陈代谢亦随之加快。中医理论中,“夏气通于心”,立夏养生,当从“心”开始。

01

调心:静以养心,情绪平和

 

夏季阳气旺盛,天气炎热,心气随之亢盛,故而出现烦躁、失眠、心悸等问题,加重心脏负担。《黄帝内经》中说夏季养生宜“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轻易动怒,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浓厚兴趣,使体内阳气宣发于外、意气舒展、心脉通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的方式使心静下来,每天留出“放空时间”,闭目养神或散步,舒缓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02

养心:饮食养心,清补有度

夏季宜饮食清淡,避免高油重盐加重心血管负担。可适当选择清解暑热、清心泻火之物,如莲子心茶、绿豆汤、苦瓜、苦菊等,有助于降心火、祛暑湿,但不宜过多过量,或可加入生姜、桂圆等品,清热同时不伤阳。中医讲,“春夏养阳”,春夏季节应当注重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过食寒凉,损伤阳气,更易助湿。平素湿重者,可选择冬瓜薏米汤、荷叶茶、茯苓粥等甘淡之品。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则需远离寒凉冷饮。

夏季出汗较多,气随津泄,易感疲劳乏力,可选择西洋参、太子参含服或泡水,益气养阴而不上火。

03

护心:作息规律,运动有度

顺应天时,睡好“子午觉”。立夏后日照时间延长,可适当晚睡早起。由于昼长夜短,人们白天易疲劳犯困,午时(11:00-13:00)闭目静坐、冥想或小憩,有助于降心火、养心神;子时(23:00-1:00)前入睡,卧血归肝以助养心血,使心脉充实。

轻运动,通心气。夏季气血充盛于肌表,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坐卧不动,可致气血郁闭,内脏虚寒。适宜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云手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微微汗出,使阳气外展,心气宣畅。不要在高温时剧烈运动,以免导致大汗伤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04

强心:穴位按摩,强心健体

 

内关穴:腕横纹中线向上2寸(约3指宽),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揉10-15分钟,可缓解心悸、胸闷。

图片

少冲穴:手小指末端,指甲角内侧0.1cm,按揉10-15分钟,可缓解心经实火引起的舌尖溃疡。

图片

 

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所对掌心处,按压或艾灸此穴,能清心火、安神助眠。

图片

 

拍打心经:从腋窝处沿手臂内侧心经循行路线(小指侧)轻轻拍打至手腕,每日1-2次,疏通心经气血。

图片

 

中医强调“万物不失,生气不竭”。只有顺应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才能生机不竭。立夏养生,应顺应阳气从“升发”到“充盛”的节奏,通过调气血、理脏腑、适饮食、通经络,让身体与自然同步“生长”,为秋冬的“收藏”打下基础。

END

供稿:周平

一审:李洁芳

二审:邓光程 纪娜

三审:魏利成

编发:宣传部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