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详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喜欢在人体“下水道”折腾的“石头”,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5.03.14

图片

“医生,我平时身体挺好的,怎么突然就长结石了?”这是泌尿外科医生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结石虽小,但发作时堪比“刀割腰腹”,疼得直不起身,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将带您走进泌尿系结石的微观世界,揭开这些“小石头”悄悄生长的秘密。

 

图片

结石的“诞生记”:尿液里的秘密

图片

如果把泌尿系统比作“人体下水道”,那么结石就是管道中沉积的“水垢”。它们的形成遵循一个基本公式:结石 = 尿液过饱和 + 结晶形成 + 时间积累:

 

图片

01

 

尿液成分失衡——结石的“原材料”

 

 

①草酸浓度过高:菠菜、茶叶等摄入过多,与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②钙盐超标:高钙尿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量补钙或维生素D,导致尿液中钙与草酸/磷酸结合形成结晶。

③尿酸过高: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实物摄入过多,增加尿酸水平,易形成尿酸结石。

④枸橼酸缺乏:枸橼酸能抑制尿路结石形成,缺乏会增加结石风险。

⑤感染因素: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能分解尿素,让尿液变碱,促进结石快速生长。

图片

02

 

浓缩的尿液——结石的“培养皿”

 

 

液体摄入量不足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喝水少、出汗多、长期憋尿,会让尿液浓缩成“浓汤”,结晶更容易聚集。每日尿量<1L的人,结石风险是尿量>2L者的3倍!

图片

03

 

解剖结构异常——结石的“避风港”

 

肾盂输尿管狭窄、马蹄肾等先天畸形,会导致尿液滞留,给结石“安家落户”的机会。

 

图片

结石的“成长记”:从微粒到顽石的蜕变

图片

第1阶段:晶核形成

尿液中的草酸钙、磷酸钙等物质过饱和,像盐水中析出盐粒一样,形成微米级的“种子”。

第2阶段:结晶长大

晶核吸附尿液中的矿物质,像滚雪球般逐渐增大。如果此时大量饮水冲刷,可能随尿液排出;若长期缺水,则继续“扎根”,逐渐长大。

第3阶段:抱团成石

结晶与尿液中的黏蛋白、细胞碎片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结石。一颗5mm的结石,可能已在体内默默生长数月甚至数年!

 

图片

结石的“幕后推手”:这些习惯你中招了吗?

图片

1. 饮食刺客

高草酸、高盐、高蛋白质饮食,加速结石的形成。

2. 生活方式雷区

·久坐不动、饮料代水加速结石形成。

3. 地域与气候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水质偏硬,居民出汗多、尿液浓缩,结石发病率高。

 

图片

防石攻略:从源头掐灭结石的“火种”

图片

1. 多喝水,会喝水

·每天喝2.5-3L水(相当于5瓶矿泉水),保持尿液清亮。睡前、起床后各喝300ml水,避免夜间尿液浓缩。

 

2. 饮食红黑榜

✅ 多吃:柑橘类水果、低脂乳制品

❌ 少吃:菠菜、竹笋、浓茶(高草酸);动物内脏、啤酒(高嘌呤)。

 

3. 定期体检

每年一次泌尿系B超,40岁以上加做血钙、尿酸、尿常规检查。

 

常见误区破解

❌“喝可乐能溶解结石”

真相:可乐含磷酸和糖,反而促进结石生长!

❌“结石不疼就不用管”

真相:沉默的结石可能堵塞尿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

 

【温馨提示】如有排尿疼痛、血尿、腰腹隐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结石诊疗服务。您的健康,我们共同守护!

 

 

图片

-END-

 

 

 

 

供稿:郭涛

一审:陈涛

二审:李建国

三审:纪娜

编发:宣传部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